日期:2025-08-28 09:23:29
2025年8月8日指南针股票,证监会的一纸行政处罚告知书送达ST高鸿。
这家公司从2015年到2023年,整整九年时间,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虚构营业收入高达198.76亿元,虚增利润总额7622.59万元。
造假规模之大、时间之长,在A股市场罕见。
他们甚至在2020年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构成了欺诈发行,募集资金高达12.5亿元。
集体造假,令人瞠目结舌。
ST高鸿的造假手段主要是两种所谓的“贸易业务”。
一种是笔记本电脑贸易。
2015年到2021年,他们通过子公司高鸿科技,和南京庆亚公司实际控制人江庆合作,搞虚假的笔记本电脑贸易。
这些交易看起来有资金流动、有合同、有物流单据,形成了闭环,但实际上根本没有货物流转。
供应商和客户都是江庆一个人联系撮合的,交易完全没有商业实质。
另一种是IT系统和服务器贸易。
从2018年和2020年开始,公司通过子公司高鸿数据和高鸿恒昌开展IT系统等产品的虚假贸易业务。
到2022年和2023年,造假范围又扩大到了服务器领域。
就这么简单的手法,居然维持了九年没被发现。
九年时间,他们累计虚增营业收入198.76亿元,虚增营业成本198亿元。
看看ST高鸿造假的具体数字,真的让人震惊。
从2015年到2023年,他们每一年都在虚增收入。
最少的一年是2015年,虚增了6.94亿元,占当期营收的9.34%。
最多的一年是2020年指南针股票,虚增收入高达56.34亿元,占当年披露营收的49.38%。
那一年虚增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绝对值的64.88%。
意思是2020年公司账上近一半的收入和近六成的利润,都是假的。
2020年这么拼命造假不是没有原因的。那一年他们正要非公开发行股票。
证监会查实,他们引用了2018年至2020年虚假的业务收入和利润数据。
2021年4月,证监会批准了这次发行,他们募到了12.5亿元的资金。
这就构成了欺诈发行。
证监会对ST高鸿案的处罚力度很大。
公司本身被处以1.35亿元的罚款。董事长付景林被罚750万元,还被采取了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。
意思是十年内他不能在任何证券公司、证券服务机构工作,也不能担任任何上市公司的董事、监事、高管。
时任财务总监丁明锋被罚600万元,市场禁入5年。
其他相关责任人也分别被处以75万元至500万元不等的罚款。
比较特别的是,配合造假的第三方,南京庆亚的实际控制人江庆也被罚了700万元,同样被采取10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。
这说明监管机构现在打击财务造假是“全链条”的,不只是处罚上市公司本身,配合造假的第三方也要挨罚。
最重要的可能是,ST高鸿涉嫌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,深交所将依法启动退市程序。
这家1998年就在深交所上市的老牌企业,就此走到了尽头。
这么长时间的造假,为什么没能早点发现?
一方面是他们内外勾结。
江庆这个外部人士指南针股票,其实是ST高鸿时任董事曹秉蛟的配偶。
这种“亲属+商业伙伴”的双重关系,给造假提供了便利。
另一方面是公司治理出了问题。
ST高鸿原本是央企中国信科集团旗下的企业,曾经有“国家队”的光环。
但在2022年3月,原来的控股股东电信研究院失去了控股权,公司变成了“无实际控制人”状态。
股权高度分散,第一大股东持股才12.86%,导致监督缺位。
管理层权力失去制衡,最终走上了财务造假的道路。
中介机构也没发挥好“看门人”的作用。审计机构连续九年都没发现财务造假,2022年之前出的都是标准无保留意见。
2020年非公开发行过程中,保荐机构、会计师事务所对虚假数据也都集体“失守”了。
ST高鸿的造假行为,伤害最大的是普通投资者。
截至2025年7月31日,ST高鸿的股东户数有5.2万户。这些投资者现在面临重大损失。
公司股价已经从2024年5月6日被ST后,出现了连续8个跌停板。之后股价继续下跌,总共出现了23个跌停板。
从2015年到现在,股价已经暴跌超过92%。
公司还面临着超过9亿元的索赔诉讼。有21起重大诉讼案件,都是指控公司及其原下属公司通过虚假贸易业务诱骗提供融通资金。
公司经营状况也很糟糕。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下降75.31%,亏损22.90亿元。2025年上半年预计还要继续亏损1.3亿到1.8亿元。
真的是经营惨淡,诉讼缠身,投资者血本无归。
ST高鸿案例给市场敲响了警钟。
央企背景也不是“免死金牌”。脱离有效监督,光环企业同样可能违法乱纪。
“无主”公司风险很高。股权过度分散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与监督失效,这是公司治理的大隐患。
现在监管对虚构交易、特别是大宗商品循环贸易造假保持高压打击态势。
立体追责成了常态,行政处罚、强制退市与刑事移送组合拳,显著提升了A股财务造假的成本。
这意味着主要责任人可能还要被追究刑事责任。
曾经的“央企之子”,如今落到这步田地,5.2万股东的血汗钱恐怕难以追回。
足以见得,无论是央企还是民企,无论是老牌上市公司还是新上市企业,合规经营永远是生命线。
参考资料
1.深蓝财经:《九年财务造假终曝光,ST高鸿面临1.6亿罚单与强制退市风险》
2.财联社:《ST高鸿1.6亿罚单+强制退市:全链条追责造假的零容忍监管信号》
3.深蓝财经:《财务造假9年,虚增营收198亿!上市公司收1.6亿天价罚单,或强制退市》
4.中国经济网:《ST高鸿虚增营收 12.5亿定增欺诈发行由华融证券保荐》
5.强哥说财经:《A股,出了个200亿造假大案》
6.吉林省地方金融管理局:《证监会严肃查处贵州辖区深交所主板上市公司ST高鸿严重财务造假案件》
7.新浪财经:《高鸿股份000851涉嫌财务造假拟被罚,受损股民或可索赔》
8.中国山东网:《ST高鸿造假近200亿元,重罚1.6亿元》
9.新浪财经:《高鸿股份(000851)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,投资者索赔启动》
10.中国财经网:《9年财务造假近200亿元!000851,被证监会通报》
(小可 老A)
名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